当前位置:上海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上海: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六年锐减两成,为何不忧反喜?

发布日期:2017-01-20  来源:上观新闻   浏览次数:1527

本地企业数量和食品供应量不断减少,难道上海食品产业进入了萧条期?在监管部门看来,只要数量减少在合理范围内,不仅不足忧虑,反而值得鼓励。

上海食品网讯:    上海食品网讯:本地企业数量和食品供应量不断减少,难道上海食品产业进入了萧条期?在监管部门看来,只要数量减少在合理范围内,不仅不足忧虑,反而值得鼓励。

  上海食品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蜕变。上海市食药安办、市食药监局11月17日发布的《2016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相比2011年,去年上海本地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地产蔬菜供应量均减少了两成以上,均为近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本地企业数量和食品供应量不断减少,难道上海食品产业进入了萧条期?在监管部门看来,只要数量减少在合理范围内,不仅不足忧虑,反而值得鼓励。

  “食品生产企业数量的逐渐减少,是上海食品产业开始整体转型升级的一个信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2011年底,上海仍有1917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但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彼时,这些企业中只有一成的年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小、散、弱”状态。时隔5年,如今的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少于1500家,但20.9%的企业已经跻身“2000万元产值俱乐部”。

  除了产值的增长,“获差评”企业的减少,也印证了上海食品生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从量化分级管理的结果来看,2016年有29.9%的上海食品生产企业达到A级,A级企业比例比2015年多了7.6%;11.6%的食品生产企业为C级,C级企业比例比2015年少了5.5%,为2010年以来食品生产企业获“差评”比例最低的一年。

  用减量换取质量,这样的食品产业转型路径,是由上海的食品消费结构来决定的。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上海一年消费的食用农产品有72%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足,还有大量食品依赖进口,去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的批次和重量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60.48%和1.13倍。这种消费结构,拉长了上海的食品产业链,客观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和监管难度。阎祖强坦言,要让被拉得“绷紧”的食品产业链还原到健康状态,就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的作用,将“小、散、弱”的食品生产企业淘汰掉。每当这些高风险的环节少一点,食品安全就会更有保障一些。

  转型之路难免阵痛,一大批违法违规或难以适应市场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已被清退。据介绍,2016年,上海相关监管部门共注销或吊销14147张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约占2015年全市有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数量的6%。与之对应,上海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的整体合格率有了提升:2016年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9.86万件,合格率达98.5%,同比提高0.3%,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年,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为0.95例/10万人口,2010年至今一直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最终,一座城市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否成功,以及借此是否让食品安全状况更有保障,还要由市民说了算。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首次发布的《上海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报告》,有83.5%参与调查的市民认为上海2016年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很安全”或“比较安全”,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对于“未来一年内上海市食品安全形势”,84.7%的市民认为会“很好”或“较好”。此外,还有82%的市民认可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这项工作上,市民支持度高达99.8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上海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